close

《夏綠蒂的網》譯本分析

——兒童世界vs成人世界

 

《夏綠蒂的網》是一個關於友情和磨難的故事,作家以細膩的描寫,生動地敘述了關於小豬威爾伯在農場生活的故事。

本文要對比的兩個譯本分別由兩位年齡差距很大的譯者所完成。譯者黃可凡在翻譯這部小說時只有十一歲,而另一位譯者任溶溶在翻譯這部作品時已是耄耋之年。兩位譯者從年齡、人生閱歷以及語言功底等多個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原著中人物性格鮮明,很多對話從語氣上體現了人物的特徵,兩位譯者在文字的處理方面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小譯者的譯文生動活潑,略帶翻譯腔;老譯者的譯文用詞成熟、精練,卻少了幾分童趣。當然,從譯文中可以看出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差別,也能一窺生活的真實面。本文將從譯本的對比出發,簡要探析兒童與成人世界的差異。

下麵先以譯本中的一些具體例子進行文本分析:

 

1. Out to the hoghouse, replied Mrs. Arable. Some pigs were born last night.

“去豬窩那兒。”艾蕊柏太太回答,“作為有些小豬誕生了。”

“上豬圈去,”阿拉布爾太太回答說:“昨天夜裡小豬了。”

析:從譯文詞語的選擇上可以看出,小譯者會使用擬人的方式去直譯原文,如“誕生”,老譯者用詞更為精准,將豬和人作了清晰的區別界定。

 

2. One of the pigs is a runt. Its very small and weak, and it will never amount to anything. So your father has decided to do away with it.

“其中有一隻豬是個瘦弱的小子,它非常虛弱,看來它沒辦法長大。所以呢,你父親決定對牠,嗯,做一些事。

“有一隻小豬是落腳豬。它太小太弱,不會有出息。因此你爸爸拿定主意不要它。”

析:小譯者仍然用了“瘦弱的小子”這樣擬人化的詞語進行翻譯,原文中的“amount to anything”被小譯者譯為“沒辦法長大”,不知道是譯者對原文理解不夠,還是以自己的邏輯去斷定豬因為太小而無法長大。老譯者翻譯為“不會有出息”,其實是關照了現實社會中弱者被社會拋棄的情況。在提到夏綠蒂的父親作出的決定時,小譯者只是模糊地弱化了,沒有直接翻譯出來如何處理,可見兒童的內心還是會刻意去規避一些他們難以接受的事情。而老譯者則直接點出了小豬將被殺掉的意思。

 

3. I know more about raising a litter of pigs than you do. A weakling makes trouble. Now run along!

“我比你更了解養豬這門事。一個病弱者會帶來麻煩。現在回家去!”

“養小豬的事我比你懂。落腳豬麻煩大著呢。現在讓開吧!”

析:小譯者使用了“病弱者”一次,體現出她對弱者的憐憫之心。老譯者用“落腳豬”這種類似行話的詞語來翻譯,顯然只是準確傳達了原文的意思,帶有成年人對無用的動物的冷漠。

 

4. But this is different. A little girl is one thing, a little runty pig is another.

“但這是兩回事,一個小女孩和一隻小豬不能相提並論。

“不過這是兩碼事。女孩小是一回事,落腳豬小又是一回事。

析:小譯者在翻譯這部作品時,與文中的夏綠蒂年齡相仿,但是在用詞上,她在努力去使用一些如“相提並論”這樣的詞語,展現自己對語言的掌握。老譯者則直譯了原文,體現出家長將小女孩和豬分得很清的態度。

 

5. You go back to the house and I will bring the runt when I come in. Ill let you start it on a bottle, like a baby. Then youll see what trouble a pig can be.

“你回屋子里去,等會兒我會帶那瘦小子回來,我會讓你用奶瓶開始來照顧牠,就想照顧一個嬰兒,到時候,你就會發現問題所在了。”

“你先回去,我回家的時候把這落腳豬帶回來,讓你用奶瓶喂它奶,像喂小寶寶似的。這下子你就會看到,對付一隻小豬有多么麻煩了。”

析:小譯者將原文中的runt譯為“瘦小子”,讓人覺得這隻豬不但不讓人討厭,反而很可愛,也是夏綠蒂本人的心情。而老譯者仍然使用“落腳豬”一詞,在這裡是跟故事中的父親站在同一立場的,認為這隻落腳豬沒有用,不存在任何的憐憫和喜愛。

 

6. You call that miserable thing a pig? Thats a fine specimen of a big....

這不幸的東西是隻豬?牠是一個很好的豬標本。”

這麼可憐的小東西也能叫做豬?它真是豬呱呱叫的樣板

析:小譯者直譯原文,只是傳達了句子與詞的意思。老譯者對原文有所發揮,“這麼”一詞加在“可憐的小東西”之後,以及後面的“豬呱呱叫的樣板”,都很生動地表現出夏綠蒂哥哥對小豬的不屑。

 

從節選第一章的部份例子可以看出,兩位譯者有以下主要的區別:

一、用詞的成熟度

    從用詞上,很容易看出兩位譯者的差異。小譯者用詞簡單,口語化,但是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人物鮮明的個性。翻譯的技巧不是很成熟,有些直譯的部份略顯生硬。老譯者對譯文進行了適當的規劃處理,用的詞語成熟精練,更符合成年人的口味。

二、兒童與成年人不同的世界觀

兩個版本的譯文,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兩位譯者不同的世界觀。兒童的世界單純美好,在小譯者的版本中,夏綠蒂就是一個愛護弱者的形象,無畏而善良。即使是父母和兄長的口氣中,也透出小豬可愛的一面。而老譯者的譯文版本則非常不同,在他的版本的對白中,夏綠蒂的父親和兄長對那隻落腳豬是不屑的,甚至嫌棄、厭惡的,也許是年齡和性別的關係,老譯者的版本里,夏綠蒂的性格特徵反而沒有表現得特別突出。

原著中的威爾伯是一隻豬,牠象徵著現實社會中的弱者,笨拙,而且天生沒有優勢。小譯者的版本里,我們可以看到,兒童對弱者的憐憫,對強者的反抗。在老譯者的版本里,我們則看到成人世界中弱肉強食的冷漠。譯文代表了作者,也代表一個時代的社會風氣,因此,從這兩個版本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兒童和成人世界觀的差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itis2013 的頭像
    gitis2013

    翻譯作品評析

    gitis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