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賴慈芸老師《譯者的養成—翻譯教學、評量與批評》一書中,提到
羅賓遜(Douglas Robinson)所謂「非譯者的外部觀點」,或多或少摻雜了一些對翻譯的誤解。其中的一種態度就是把「本門學者」與「翻譯能力」混為一談。認為只要是本門專家就可以生產出優秀的譯作。
在賴慈芸老師《譯者的養成—翻譯教學、評量與批評》一書中,提到
羅賓遜(Douglas Robinson)所謂「非譯者的外部觀點」,或多或少摻雜了一些對翻譯的誤解。其中的一種態度就是把「本門學者」與「翻譯能力」混為一談。認為只要是本門專家就可以生產出優秀的譯作。
《大腦總指揮--一位神經科學家的大腦之旅》(The Executive Brain: Frontal Lobes and the Civilized Mind)為神經心理學家高伯德( Elkhonon Goldberg)2001年出版的著作,書中有許多對於大腦額葉的精彩論述。高伯德善用比喻,將大腦比喻成企業、樂團與軍隊,再將額葉比成企業中的CEO,樂團的指揮,與軍隊的指揮官,一步步引領讀者探索額葉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本書也找來腦神經研究專家洪蘭教授擔任譯者,顯示版社的企圖心,希望可以透過專家的專業知識,讓譯文更準確精彩。然而,找來相關領域的專家是否能為譯文產出加分呢?我在檢視洪蘭教授第一章的產出後,有了不同的想法。接下來我將列舉出譯文可以改進之處:
作者:Elkhonon Goldberg(高德伯)
根據報導,《教養大震撼》可說是十年兒童心理學研究成果的一次大總結,這本書並非一家之言,而是作者在近百位頂尖學者的鼎力協助下完成本書。本書回答了一個超有趣的問題:親子教養變成顯學已有二三十年,為什麼孩子還是問題一大堆?答案:因為有太多「真理」都是誤人子弟。例如「孩子應該多多讚美」、「EQ比IQ重要」等等。每一章都是一場大震撼、大洗腦。
先比對原文和譯文後,不禁懷疑譯者潘勛的背景是否跟翻譯界有關,經過查詢後,果不其然,他曾在師大譯研所進修過,而且他的修辭及句構的靈活度也很高,對內容的主要訊息抓得很到位,我想這也是跟他是中國時報國際中心撰述委員不無關係,這些總總在加上他是外文系畢業的背景,簡直就是完全符合周兆祥、思果老師書中所提過的專業譯者的條件。雖然還是有些地方無法盡善盡美,但瑕不掩瑜,所以接下來我要提出譯文中的優點和翻譯上的困難來做討論。
優點
【報告文學】
NurtureShock: New thinking about children《教養大震憾》精裝本在2009年9月出版,並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六個月,被翻成16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作者 Po Bronson 和 Ashley Merryman 是紐約時報暢銷書的合著者,兩位作家已經贏得了9個國家級獎項,包括筆會(PEN AWARD)美國文學新聞獎和美國協會提升科學優秀新聞獎(Advancement of Science Award for Outstanding Journalism)。這本書確實震撼了許多家長原先根深蒂固的想法,尤其是第一章談到讚美小孩聰明居然會產生負面效果,相信很多關心孩子的家長,心頭必定被大大震撼一番。我們常聽到父母、爺爺奶奶經常稱讚小孩聰明以鼓勵孩子勇敢去做,有信心去完成一件事。大家從來不知道這樣的讚美會害了孩子。這是很值得細讀的ㄧ本書,尤其是現代父母的重要書籍之一。
作者Po Bronson現職記者和作家, 出生於華盛頓州西雅圖。 畢業於西雅圖的Lakeside School,1986年從Stanford University(史丹佛大學)畢業,曾在舊金山從事債券推銷員的工作。之後他放棄商業工作,開始寫作,出版短篇小說,他的第一部小說Bombardiers(1995年)是一本國際暢銷書。他的作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