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Aldo Leopold 奧爾多·李奧波德 (1887年1月11 日-1948年4月21日),是一位美國作家、科學家、森林保育學家、也是環境保護人士。
早年生活
Aldo Leopold 出生於愛荷華州的Burlington, 他的父親是一位商人,母親是父親的表妹。Aldo Leopold 的外祖父是從德國移民到美國的一位工程師,也是一位建築師,因此德語是Aldo Leopold 和他的弟弟妹妹的母語。但是因為出生成長在美國,所以小時候就精通英語。他的父親會帶著孩子到森林探索,並且教Aldo 森林知識和打獵,他從小就會分類那些家附近的鳥。他的妹妹Mary 曾說小時候,他哥哥是一位愛好戶外生活的人,愛爬峭壁,喜歡在森林裡穿越溪流。每年八月,Aldo一家會去密西根州的Les Cheneaux群島渡假。
求學階段
Aldo在小學時成績優異,在青少年期就決定將來以森林工作為職業。所以他決定要上耶魯大學的森林系。他先進入坐落於紐澤西州勞倫斯威爾(Lawrenceville)享有很高聲望的勞倫斯威爾中學,隨後又繼續升入耶魯大學林學院。1909年,他獲得了林學碩士學位。李奧波德從生態學、美學與神秘感,以及資源等角度逐漸產生了對自然的欣賞。從此以後,他的職業生涯就圍繞著林學、生態學與寫作展開了。
職業生涯
利奧波德在美國聯邦林業局供職18年,其間在美國西南部(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工作,直至1924年調往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的林業生產實驗室(Forest Products Lab)。1928年他離開林業局,開始承攬合同獨立工作。他主要在美國各處從事野生生物與獵物的考察。
1933年他被聘為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農業經濟學系(Agricultural Economics Department)獵物管理專業的教授(Professor of Game Management)。他與其妻子和小孩住在校園附近的一幢簡單的兩層樓住宅。現在,他的住所是麥迪遜市一處公認的地標。
孩子繼承他的腳步
他的孩子也跟隨他的腳步,成為教師和自然學家。他的兒子 Starker Leopold是一位知名的野生生物學家,也是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教授,另一個兒子Luna是著名水文學家和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地質學教授。還有一另個兒子Carl,是植物生理學家,在美國普渡大學任教長達25年。
女兒Estella是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著名的植物學家和保育專家,另一個女兒Nina是自然學家和研究學者。他在威斯康辛州中部買了一塊八十英畝的地,在那裡開始寫他的沙郡年記。很不幸的,他在幫助鄰居滅火的一場火災中,因心臟病發作而逝世。
美國三個重要的環境自然學者代表:
1. 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強調人要接近大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心靈富沃的生活。
2. 約翰.繆爾(John Muir): 最大貢獻在於推動美國的保育運動。
3. 奧爾多.李奧波德(Aldo Leopold):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以及注重自然的倫理價值和環境權。
文本介紹
A Sand County Almanac
(There is, in fact, no "Sand County" in Wisconsin. The term "sand counties" refers to a section of the state marked by sandy soils)
《沙郡年記》是一本非小說類書籍(1949年出版)。它描述了Aldo Leopold在威斯康辛州索克縣(Sauk County)的家周圍的土地和他關於發展一種「土地倫理」的思考,在李奧波德過世後一年,他的兒子Luna把它整理出版了。這本短文合集被視為美國保護運動中劃時代的書。
該書印刷超過兩百萬冊,已被譯為十二種語言。它活躍和改變了環境運動,並促進了作為一門科學的生態學的廣泛影響。
這本書分為四部:第一部沙郡歲月(A Sandy County Almanac),第二部地景的特質(The Quality of Landscape),第三部鄉野的情趣(A Taste for Country),第四部消失的野地(The Upshot)。
書中第一部分,從一月到十二月的散文式記敘並不僅止於表面的寫景和描繪野生動物的四季而已,更有深刻的思考與反省。
書中第二部分,相當具代表性的作品:像山一樣思考。
此書常被用作美國文學課程的教材。
被生態保育界視為「聖書」。
是一本很難加以簡單歸類的書,因它橫跨了生態、哲學、文學、歷史等範疇,既是美文,也是經典。
對後世的影響:
李奧波德的土地倫理觀念已成為美國一些環境保護組織和政府機構行動的思想基礎。很多人被他對自然的生動描述和全新的倫理觀念所感動,接受他的新思想,成為環境保護者。
譯者介紹
吳美真畢業於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
美國紐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班肄業
曾任英文教師
曾在出版公司擔任翻譯
吳美真在1997年完成譯作《沙郡年記》,1998年出版。
譯著:《沙郡年記》、《醫生的翻譯員》、《鋼琴師—大衛.赫夫考傳奇》、《星星、雪、火》、《麥迪遜橋》、《微物之神》、《汀克溪畔的朝聖者》等書。
譯文分析
ㄧ. 譯注極少 ,卻能帶給讀者意境之美
全書注釋非常少,反而讓讀者能融入各篇章想像的意境。原文用雜記的方式,將大自然的生態,生動而富哲理的描繪,在第一部一月雪融,以發現一隻臭鼬的行蹤,觀察一月雪融的景象,貫穿這篇自然生態的描寫。譯者對此篇的掌握,大致上在意境的描寫上達到了,可窺出譯者盡力想傳達威斯康辛州sauk 郡沙土之地的一月生態。帶領讀者瞭解原作者對土地懷有的情感,和感受原作者探索大地奧祕的熱情,以及被原作者對土地的熱愛所感動。
二. 譯者採貼原文翻譯的策略,但不失生動之處
1. 原文:A meadow mouse, startled by my approach, darts damply across the skunk
track.
譯文:一隻因我的到來而受到驚嚇的田鼠,濕淋淋地即豎橫過臭鼬的路
徑。
2. 原文:The skunk track enters the woods, and crosses a glade where the rabbits have
packed down the snow with their tracks, and mottled it with pinkish
urinations.
譯文:臭鼬的足跡進入樹林裡,穿過一個林間空地,此處的雪已被兔子踩
得十分結實,並且染上了牠們的粉紅色尿液。
3. 原文:The owl has reminded him that thoughts of spring are no substitute for
caution.
譯文:貓頭鷹提醒了牠,不能滿腦子只想著春天,就忘了戒備。
三. 譯者可在斟酌之處
原文對四季的描寫相當令人讚嘆,作者有一雙觀察入微的眼睛,還有一顆深邃的哲學心靈。因此譯文即便譯得生動,有些部分還是需要斟酌。例如:
1. 原文:His track marks one of the earliest datable events in that cycle of beginnings and ceasings which we call a year.
譯文:牠的足跡標示了那被我們稱為一年的循環中,日期可考的最早事件之一。
建議:在週而復始的一年四季裡,牠的足跡透露著最早的事件日期之ㄧ。
譯者第一段的譯文,前面譯得很有詩意哲理,但是這一句,卻不能搭配前面的意境,顯得過於忠實而失去美感。
2. 原文:or what muskrat houses the mink have dug.
譯文:或者鼬挖了哪些巨稻鼠的窩。
建議:或者水貂挖了哪些麝鼠的窩。
水貂和麝鼠都是生長在溼地、沼澤地。
水貂(mink)吃:fish, frogs, lizards, muskrat...
麝鼠(muskrat)吃:roots, leaves, fruit, water plants...
3. 原文:Today his maze of secret tunnels, laboriously chewed through the matted grass under the snow, are tunnels no more.
譯文:牠在雪下蓬亂的草中辛苦啃嚼出來的隱秘洞穴迷宮,如今已經不再是個洞穴了。
建議:牠在雪底下蓬亂的草中,辛辛苦苦啃嚼出來,如秘密通道般的迷宮,
如今已不再是秘密通道了。
結語
這是一部在修辭上不容易譯的作品,很多寫景的部分,需要細細思考怎麼譯才會適切。譯者大致採異化的策略,改寫與增額的部分極少,很忠實地呈現,卻也不失原著的意境。
留言列表